2024-04-20 00:05:20

姚少文妙言话-“圈里人”与“圈外人”
来源:http://www.vifo.com.cn/article_view.asp?id=169
  创业当初,在用人上我采用了一套“拿来主义”的应急方法———招聘甚至去“挖”有经验的“圈内人”,敞开最宽容的胸怀去迎接第一批“圈内人”到来。公司制定了优厚的待遇,开出了较高的提成,给予最大的发挥舞台,任由他们施展自己能量。当时我相信,以这种“博大”的企业文化、“真诚”的人格魅力去感动每一个人,使大家迅速凝聚在“仕奇职业装”旗下,成为服装业的一支优秀团队。

  然而这批“圈内人”的工作却非常业余:永远感觉薪水低,工作动力不足。好逸恶劳,过份依赖朋友介绍业务,不做陌生拜访;自我封闭,什么都以业内人士自居,不接受新的理念;有的违背职业道德,将公司业务做私活;动不动请客吃饭,花公司钱,为自己增加资历和关系渠道;更有甚者,借了公司的钱,一走了之。

  客观分析,目前中国服装行业处于低水平、粗放竞争格局,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。

  所谓的“圈内人”比起“圈外人”来说,特别是营销人员,除具一定专业知识外,优势并不明显。而“圈内人”由于长期的僵化,形成很强的惰性,很油,很难接受新鲜事物,改造难度大;而业务人员一旦形成渠道,做私活现象严重,一步步远离“圆心”。反观“圈外人”,他们有崭新的视觉,规范的营销手段,只要脚踏实地,比满是陋习的“圈内人”更具有竞争力。

  服装圈内就有许多这样的“圈外人”:白领服饰董事长苗鸿冰是搞石油出身的;依文服饰总经理夏华曾是中国政法大学教师;由服装工作室成功转型,阿尤服饰的总经理尤红艳也是一个100%的“圈外人”。苗鸿冰说过:“我认为服装行业的整体水平是很低的,所以你如果遵循服装行业的旧有模式、规则去办事,那你只有失败。” 

  针对“圈内人”的种种劣迹和职业装行业的很不规范,我曾经在《京华时报》和《服装时报》等媒体发起成立具有类似行业协会功能的“中国职业装联盟”,资源共享,建立从业人员库,给用人单位提供从业人员过去真实的表现,对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人员亮“红牌”———建立行业禁入机制等等。

  总结起来,我认为对“圈内人”的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约束,同时进行现代理念的洗脑;对“圈外人”则必须进行大量的培训和鼓励。

  如今,仕奇职业装经受住市场竞争的风雨洗礼,组建全新阵容的“姚之队”,提出做“服装戴尔”,开创职业装直销模式。目前我们团队始终保持超过60%的“圈外人”,他们以强烈的学习意识、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,保持对老员工的冲击,形成人才良性竞争的“鲶鱼效应”。